让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能这么干

2022-08-22 18:27 来源:网络

  寒窗苦读,六月鏖战。今年的南昌,经历了疫情的洗礼,走过了一个特别的春天,这里有一群坚持同心抗“疫”的新青年。在拨开云雾终见天日的夏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这里有一个可以让广大莘莘学子“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地方。近日,笔者深入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江西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窥斑见豹”的采访。

  新发展理念人才培育就业可兼得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洪明在2022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植能源电力行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十六字发展理念,智慧校园、美丽校园、平安校园的美好图景已悄然呈现。

  该学院持之以恒打造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综合管理水平,着力推进专业资源库、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等软硬件资源建设,高质量通过了学院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以优秀成绩验收。形成了以电力生产、电力应用为特色的专业体系,覆盖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等二十多个专业,并具有电力行业112个特有工种及多个社会化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评价的资格及能力。在理论与实操深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并在名列世界500强大型国有企业中,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就业比例。

  

 

  7月9日,学院举办了2022届毕业生“赣”就有未来校园招聘会暨留赣就业双选会,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苏州东吴热电公司、江西铜业公司、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等28家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这样的招聘会,每一届都会举办两期,每期都会搭建优质就业平台,多次召开工作布置会,辅导员班主任坐镇招聘现场,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尤其是近两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学院通过携手当地政府组织综合招聘会,特别是创新云端访企行动,持续夯实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增容升级硬实力升级教研新平台

  李洪明院长告诉笔者,2019年以来,学院着力提升教培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学生公寓、宿舍楼和食堂已改造升级或新建成功运营。一批教学楼、实训楼、试验实训用房等改造完成,成功调拨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站设备。一批新建改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气排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运动场所“闪亮来袭”。

  该学院围绕“双高计划”建设,充分借助企校专家力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对接、服务、助推、引领产业链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设施的建设,更新实验实训设备;落实与南昌大学“大数据技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实验班”;推动“国家双碳智慧能源系统”示范基地在学院落地建设;入围教育部主导的“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开启学院与跨国企业开展国际化产教融合的新篇章。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辉煌。该学院视频号荣登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度官方视频号综合影响力百强榜”,居江西省前列。1个集体获批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工作室获评江西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学院团委获评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

  以高素质师资队伍锻造工匠精神

  作为国家电网所属的12所高职院校之一,该学院是江西省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专业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博士、硕士共有170人,教授级教师共有234人,高级技师和技师有251人,以及来自国家电网生产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电力工匠参与教学科研工作,这些名师工匠既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塑造者。

  

 

  据了解,该学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在130余家电力能源企业所构成的战略合作平台基础上,已建成一支由1700多名企业专家人才组成的兼职师资库,他们在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职业技能竞赛、“1+X”证书制度、新形态教材开发等领域各展所长。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知识和技能竞赛屡创佳绩,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全景呈现。

  恰逢其会,未来可期。该学院正在修订优秀人才选拔聘任管理办法,以核心人才打造核心团队,打造一批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出台师德师风建设、教材管理改革等系列办法,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制造注入不竭活力。

图/文: 责编:admin | 打印
关于我们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200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报网
合作qq:33678743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318927057@qq.com   豫icp备11021179号